#今日话题:
大学正在高中化?
今年高考录取已接近尾声
但爆炸性新闻依然不断
有学子考出677高分
却放弃北大选择民办大学西湖大学
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有学子考了350分
幸运捡漏985重庆大学
被网友羡慕“真是祖坟冒青烟”
而两条新闻也再次引发
关于高校大变局的讨论
确实
现在的大学正悄悄变了样
现在的学生也看得很透
其中 学生最有切身之感的变化莫过于
展开剩余92%大学高中化
1学习模式高中化大学学习
“高中2.0版”
高中时
课表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
排得密不透风
课间只有10分钟
大学时
课表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
依然排得紧紧凑凑
课间还要奔波几百米换教学楼
妥妥高中加强版
高中冲着高考方案努力
考纲就是所有学习范围
大学也不过换了个 “剧本”
培养方案把选课框得死死的
笑死,根本没得选
中学考试让人喘不过气
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连轴转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大学考试没少到哪里去
像天津大学规定的高数
每个学期要进行
期中、期末考和两次月考
考得学生都懵了
这给干哪来了?这考试频率还是大学吗?
中学作业堆成山
写到手酸腱鞘炎
手指中指第一节被磨出大鼓包也写不完
大学作业量
有过之而无不及
写论文、做报告、赶实验记录
键盘敲出火星子也肝不完
面对高中2.0版学业压力
大学生:想回高中歇两天
2评价体系高中化大学评价体系
高中“加强版”
中学
成绩决定一切
分数高=学霸
分数低=学渣
大学
成绩照样是一切
绩点高 = 赢家
绩点低 = loser
奖学金、保研资格全看绩点
小组组队要挑高绩点队友
加社团得先报成绩
有的还设前 30% 的准入门槛
中学搞 “德智体美劳” 量化评分
大学综合发展也逃不过数字考核
参加志愿活动?
其实是为了凑志愿时数
上课主动举手发言?
其实是为了赚平时分
不想干学生工作?
那任职加分就与你无关咯
中学问 “考了多少分”
大学问 “能加多少分”
大学生:
我这卷成绩的一生如履薄冰……
3时间管理高中化大学时间管理
高中“高效版”
高中
6点爬起来早读
起得比鸡早
中午下课铃一响
就百米冲刺往食堂冲
吃饭都分秒必争
22点还在上晚自习
一学就是一整天
大学
早8的苦算什么苦
课表上依然有要6点起
赶着占座的早课
老师拖堂拖到食堂快关门
想好好吃顿午饭
和高中时一样难
午休?不存在的
依然有午课要上
下午没课?也不会轻松
时间被小组讨论、作业占满
眼一睁一闭,一下午就过去了
晚上也闲不下来
晚课上到九点
回宿舍还得赶作业做ppt
被迫活成时间管理大师的大学生:
救命啊!说好的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呢?
4校园管理高中化大学校园管理
高中“加严版”
中学
出校门要被盘问
管得严严实实
大学
宿舍门禁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晚归五分钟
就能收到通报批评警告三连击
高中
收手机是常规操作
大学
同样逃不过
有的老师进门就先收手机
连自习室都可能有 “禁机” 规定
高中
宿舍各种离谱规矩
垃圾桶不能有垃圾
床上不能有人
大学
宿舍规定离大谱
插头不能通电
床帘不能拉上
高中
老师家长天天围着转
家长群里消息不断
成绩随时汇报
大学
把这套路延续到底
像浙江大学部分学院给家长寄成绩单
有的高校大一就建家长群
期末在群里公布年级排名
大学生:
和所有的自由说拜拜
和所有的管理说害!害!
5社会化程度高中化大学生
高中生“微成熟版”
高中
埋头刷题没精力社交?
大学
也没差多少
有大学生直言:
“大学好友数量比高中还少”
四年过去同班同学可能微信都没加全
隔壁专业的人更是一个不认识
小组作业成了社恐地狱
开会时尴尬到能抠出三室一厅
高中
除了问老师题目几乎没啥交流?
大学
师生关系也差不多
和老师是靠邮箱沟通的
“熟悉陌生人”
平时交流除了问作业、求指导
其他话题根本 “聊不起来”
说好的亦师亦友
最后只剩学业往来
高中
被学业填满
没多余活动拓展视野?
大学
看似活动不少
实则仍活在 “舒适圈”
有人四年没参加过一次社团活动
有人连学校讲座都没去过
有网友自嘲:
“现在大学生越来越沉默幼稚
社会化程度还停留在中学水平”
毕业后被扔进社会的大学生:
拼命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但,大人化失败
大学高中化
在大学文凭成标配的现在
已经是一种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现象了
因为它关乎
大学生的培养
关乎孩子的成才成人
而用高中2.0版的培养模式
是无法让孩子实现真正的成人
只有当我们改变
固定单一的
学习模式、评价标准、培养方式
机械化、保姆化的
管理方式
大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人
发布于:广东省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